10月26日上午,第30期海右讲坛在长清校区图书馆B701举行。本次讲座邀请东华大学人文学院的杨小明教授讲授“他山之石,何以攻玉?——从天花、火药看中医药史学的外源”的主题讲座,由山东中医药大学范磊副教授主持。来自各地的100余位专家和学者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参加了此次会议。


专家简介

杨小明,1964年12月生,甘肃陇南人。1986年本科毕业于厦门大学生物学系,1988年研究生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自然辩证法暨自然科学史研究所,1996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学史研究室,师从钱临照院士、张秉伦教授。东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华大学科学技术史校重点学科负责人、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理事、技术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科技史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学位办学科评议组成员。《自然科学史研究》《自然辩证法通讯》编委。2019年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安清翘科学思想脉络与源流研究》,结项优秀。2021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黄宗羲、黄百家父子历算著述与科学思想研究》。著有《清代浙东学派与科学》《山西科技史(上部)》《明清科技史料丛考》《中国科技十二讲》《当代中国科技十五讲》《物理大师杨振宁》等著作16部,在《人民日报(理论版)》《光明日报(理论版)》《自然科学史研究》《中国科技史杂志》《自然辩证法通讯》《自然辩证法研究》《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等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50多篇。
精彩回顾
与其他科学门类不同,中医药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尤为密切甚至荣辱与共。所以,中医药学史的发掘和研究除了学科“内史”之外,与文字、文学、文化也不可分离。以中医药学关于天花的认知和实践、火药发明与中医药学的内在关联入手,本讲座讨论中医药学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旨在拓展中医药学研究的界域,并为文化自信贡献中医药学的力量。

杨教授首先介绍了古代预防天花及其致病因的认识,从《天花仁术序》得出人痘接种术发明时间是目前最接近明隆庆年间的旁证,讲述了人痘接种术在浙东的传播以及人痘接种术预防天花的机理。说明了人痘接种术是中医药史上一项非常伟大的成就。


随后又论述了火药与中医药也有着巨大的关系。火药是中国古代炼丹家在炼丹过程中发明,并不是普遍认为的“火药的本质是枪粉”这一荒诞范式之说法。杨教授引用曹焕文先生所证:“火药首先是药,是治病救人而非毁灭杀人的”说法,使火药最后回归于中医药,对曹焕文先生认识火药的科学进化观进行了详细解说。

最后讨论了火药到底是道士炼丹“意外”的发现还是“有意”的结果。杨教授认为火药并不是一种工匠式的纯技术发明,其中注入了阴阳理论及其方法论等中国古代形态的“科学”要素,则火药也是有着理论根源和方法论准则的“主动”发明。

报告结束后,杨教授就线上与线下师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耐心解答。最后,范磊老师对本次讲座进行了总结,并感谢杨小明教授带来的精彩讲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