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上午,海右讲坛第31期邀请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咏梅研究员为大家带来题为“中国科技史研究方法及案例”的线上学术讲座,由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与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张树剑教授主持。来自各地一百余位专家学者参加此次线上会议。

专家简介

咏梅,女,蒙古族,1973年9月出生,内蒙古扎鲁特旗人。中共党员。科学技术史专业博士,自然科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党总支书记、常务副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史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兼任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少数民族科技史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传统工艺研究会理事、国际蒙古学会会员、内蒙古科技研究类专家,内蒙古师范大学第十二届学术委员会委员、内蒙古师范大学第十四届学位委员会委员,《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蒙文版)编委。
主要从事物理学史、传统工艺和少数民族科技史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物理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1850-1949)”、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中日两国之间物理学交流研究”、“俄国人对蒙古地区的科学考察研究(1850-1949)”、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晚清物理学文献整理与研究”子课题负责人(晚清物理学文献综合研究)、内蒙古科技计划项目“内蒙古出土金银器技术和工艺研究”等3项、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1项、内蒙古高校科学研究项目1项。参与完成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2项国家自然基金、2项省部级项目研究工作。出版学术专著《中日近代物理学交流史研究:1850-1922》一部。参编《内蒙古传统技艺研究与传承》《蒙古族文化简史》等著作。在《自然辩证法通讯》《中国科技史杂志》《西北大学学报》《物理教学》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学术成果获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获内蒙古师范大学科研成果评奖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
精彩回顾

咏梅研究员首先就前人对中国科技史研究方法的论述,撷取多部学术著作进行了介绍。在解读《科学史治学之道专辑》时,咏梅研究员列举“对问题意识的把握”“对史料的重视与解读”“多重证据与多学科协同”“世界眼光与现实关怀”等四个角度,并援引陈美东、张秉伦、潘吉星、许良英等先生的论点加以诠释。在介绍《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方法》一书时,咏梅研究员将科学技术史研究方法分为“实验模拟方法示例”“科技考古方法示例”“新方法的引入”三部分进行了系统总结。论及《科学史方法论讲演录》一书,咏梅研究员以“科学史和医学史正发生着怎样的变化”“运用社会学和人类学方法”“运用大众文化研究方法”“比较”“运用‘文化簇’概念”等五讲内容为纲,对本书涉及的科学史领域正在发生着的新变化,当代科学史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研究问题的变化,采用的新方法、新视角、新工具,进行了精彩陈述。

随后,咏梅研究员以“中日近代物理学交流史研究(1850-1922)”“内蒙古出土金银器技术与工艺”“俄国人对蒙古地区的科学考察研究(1850-1949)”为经典案例,从史料爬梳、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等多个方面,就科技史研究方法与思路,问题意识的把握等多个事项进行阐释,强调要重视多学科交叉应用。

最后,咏梅研究员对科技史研究方法进行了升华总结,建议研究者们继承前辈学者的方法论与编史学观念;开拓视野,从多学科中汲取方法;努力构建中国科技史研究的话语体系。从而为科学技术史的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报告结束后,咏梅研究员就师生们提出的问题进行耐心解答。最后,张树剑教授对本次讲座进行了总结,并感谢咏梅研究员带来的精彩讲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