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上午,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中医药古籍整理规范》项目启动会在济南举行。华夏出版社原社长、总编辑、党委书记高文柱,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研究所原所长张如青,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研究所原所长、上海中医药大学特聘教授王旭东,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王育林,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沈澍农、王明强,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研究员顾漫,安徽中医药大学教授王鹏,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中医文献信息所所长江凌圳,山东中医药大学原副校长、中医文献与文化研究院院长王振国,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与文化研究院教授刘更生、臧守虎、杨金萍、李玉清等专家出席会议。会议由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与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宋咏梅主持。

会上,王振国首先代表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与文化研究院和《中医药古籍整理规范》(以下简称“《规范》”)项目工作组对与会专家和学者表示欢迎。以“中医古籍工作的新目标、新机遇、新征程”为题,强调了当前工作的重要性,简要梳理了项目的基本情况,包括中医药古籍整理存在的一些问题,古籍整理工作的立项、组织与实践等,回顾了在“中医药古籍保护与能力建设项目”中《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的工作基础,以及修订《规范》的背景。同时,对本项目的实施单位、各专家工作组的分工、时间进度进行了介绍。
随后,项目秘书孟玺详细介绍了本项目《规范》的标准化工作流程,特别是编写流程和时间进度安排,对编写《规范》的封面、目次、前言、关键要素、引言、正文、标题、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标准要素、附录和参考文献等注意事项进行了具体解读。
与会专家围绕《规范》的编写,从内容的细化与完善,语言的凝练,起草的学术性、规范性与可操作性,流程的标准化、流程化等多个层面展开了深入探讨。指出了目前《规范》中存在的不足,并结合个人古籍整理研究的经历,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看法和观点。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研究所原所长 张如青
华夏出版社原社长、总编辑、党委书记 高文柱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研究所原所长、上海中医药大学特聘教授 王旭东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 王育林
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 王明强
安徽中医药大学教授 王鹏
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中医文献信息所所长 江凌圳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与文化研究院副院长 宋咏梅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与文化研究院教授 刘更生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与文化研究院教授 臧守虎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与文化研究院教授 杨金萍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与文化研究院教授 李玉清
最后,王振国对各位专家予以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表示项目办公室将积极配合,为各位专家提供完备的材料支持,同时期待各位专家汇聚线下,为本次规范的高质量完成进行严格把关。
会议对于推进项目的实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共有40余名专家学者及项目组成员参加本次会议。
中华中医药学会立项团体标准《中医药古籍整理规范(12项)》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为响应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将《中医药古籍保护利用相关标准制修订》列专项支持,拟在原《中医古籍整理规范》基础上进行修订,形成《中医药古籍校勘规范》《中医药古籍标点规范》《中医药古籍注释规范》《中医药古籍今译规范》《中医药古籍辑佚规范》《中医药古籍评述规范》《中医药古籍影印规范》《中医药古籍汇编规范》《中医药古籍索引规范》《中医药古籍编排规范》10项规范,并增加《中医药古籍提要撰写规范》《中医药古籍繁体字版整理规范》2项规范,最终形成适应新时代中医古籍整理的《中医药古籍整理规范》,以便更好地指导今后中医药古籍整理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