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技术史研究的论题与方法高峰对话 本次高峰对话就“中医如何研究,中医的历史如何研究,中医的研究方法有哪些,中医史学的研究有哪些问题”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引言人认为在整个中医的史学研究中,对中医技术史的研究还较为新鲜,中医技术史的研究能将中医内史与外史研究进行沟通。各发言人提出不能仅从文本研究,科学与技术二者是没有绝对的分割;技术在历史上的作用,不仅仅是理论的依附,而是对理论的一种促进;在针灸的研究当中,不能忽略人文层面的研究等观点。 阅读详情
海内外针灸发展的机遇、困境与出路 本次高峰对话就“海内外针灸发展的机遇、困境与出路”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各发言人们指出在国际化过程中,固然有千载难逢的机遇,也有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平衡守正和创新与中医药的发展规律紧密相关。针灸学科史的研究应该把理论的体系化和学科的建制化作为两个重要的研究内容。最后得到了应该坚持开放包容、和而不同、守正创新、我主他从的态度,从上、下、内、外四个方面进行发展的共识。 阅读详情
溯源当代东亚国际卫生 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刘士永教授从国际卫生的概念入手,提出东亚殖民医学的特殊性。简要介绍了三个东亚国际卫生组织的发展经过。以国际战争为线索,溯源了二站前、二战中、二战后(冷战期间)东亚国际卫生的源流发展。以美国对东亚医学的政策态度为重点,全方位、多学科地与大家进行了分享。 阅读详情
儒道思想与天人合一 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林安梧教授介绍了儒道两家所共同主张的四个共同体。从文字上的“人”而“大”、“大”而“天”的共通性讲到了人与天的共通性。最后讲解了道与德的关系以及东方思想立足于“道”的精神内核。 阅读详情
中医智慧与易筋导引 上海中医药大学严蔚冰教授介绍了“古本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的具体动作。能够通过伸筋拔骨、吐故纳新、守中和合,达到强筋壮骨,固摄精气,濡养脏腑,涵养心性的效果。并进行了现场示范。 阅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