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下午,由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与文化研究院、山东省中医药文化协同创新中心主办的海右讲坛第十一期:中医技术史研究的论题与方法高峰对话,在济南燕子山庄举行。

本次高峰对话由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与文化研究院张树剑教授主持,复旦大学历史系高晞教授,中国针灸学会会长、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刘保延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黄龙祥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副所长朱建平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顾漫研究员,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赵京生教授 山东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泰山学者王振国教授,青年长江学者、南开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余新忠教授,东华大学人文学院袁媛副教授,北京大学姜姗博士等多位专家学者参与会谈,来自山东中医药大学及全国多所高校上百位师生参加。
对话第一节,由高晞教授和刘保延研究员引言,黄龙祥教授、顾漫研究员、赵京生教授与谈。
对话第二节,由余新忠教授和王振国教授引言,朱建平教授、袁媛副教授、姜珊博士与谈。


张树剑教授首先提出,中医如何研究,中医的历史如何研究,中医的研究方法有哪些,中医史学的研究有哪些问题,之前我们一直关注于中医学内史的研究,最近两年关于中医内史与外史相结合的研究越来越丰富,如社会史、医学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在整个中医的史学研究中,对中医技术史的研究还较为新鲜,我们之前关注技术,关注中医的器物,关注这些相对比较具体的内容还比较少,医学的学者更多的是关注医学如何实用,史学学者关注医学与社会的关系,或者医学机构的建设等等,中医技术史的研究像一座桥梁,将中医内史与外史研究进行沟通。

高晞教授指出,仅仅从文本去做研究,和医学本身的差距是很大的,科学强调思想和实验,技术不单单反过来为理论服务,技术也要为实验进行服务,实验也会指导技术。科学与技术二者是没有绝对的分割的,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如果人为的将其割裂,很多问题将难以得到解决。

刘保延研究员指出,中医有先进的理念和思维,但我们的技术比较原始,如何把现代的科学技术用来延伸我们中医的技术,将中医的理念、潜能、方法得到真正的实施是我们现在很大的一项任务。

黄龙祥教授认为,研究技术史重要的是对这个技术的背景知识的了解,了解的越多越深入,在这个领域越有可能获得成果。但仅仅靠技术又是不够的,如同大侦探破案,其最终的结局不仅是为了查明犯罪的罪犯,其最高的追求应该是查明犯罪的动机。我们去重现一个技术史,一个技术从它发生,到它再次被发现,整个漫长的过程是有规律的,而这个规律不仅仅只是从技术层面可以解释的通的。

顾漫研究员指出,技术在历史上的作用,不仅仅是理论的依附,而是对理论的一种促进。顾漫强调在技术史研究中,要认识到出土文献的重要作用,中医传承的东西都是精华,真正重要的东西在传承中不断被诠释,我们肯定会不自觉用现代的眼光来看,而出土文献可以让我们有全新的眼光看待传世文献。

赵京生教授提出,在针灸史中研究科技史,是非常有意义的。对针灸的研究,要将内史与外史结合起来。同时,赵京生教授呼吁,在针灸的研究当中,不能忽略人文层面的研究,如果仅仅从技术层面去研究,是不能窥知其本质的,更多的人文层面的研究,将丰富中医技术史的研究。

余新忠教授认为,技术本身背后有很多社会文化因素作用在上面,技术应用与我们的社会文化、习惯、认知等等都有关系。中国文化的思维特性,更加注重观察而非实验,长期以来总结出更多的理论。早期很多技术层面的方式,随着社会的演进而被弱化、忽视。医学的儒学化,让医学的理论性增强,却忽视了医学的技术层面。继而余教授提出,任何理论都离不开史料,史学不同的角度理念能给中医的研究打开另一种窗户。

王振国校长首先感谢参会的各位学者教授,随后提出,什么样的文化孕育了什么样的技术,宋以前的中医大都是道医,或具有道家的背景,宋之后的中医则逐渐向儒医转变,宋之前的道医具有丰富的技术,而宋之后的医生开始逐渐侧重理论研究,更加注重对中医经典的诠释,这是一种重大的转变。我们研究技术的问题离不开文化,离不开对文化的研究,而对中医的研究既要研究历史中的技术,也要研究技术的历史。同时,对技术的训练、传承的过程也要进行研究。

朱建平教授强调,中医有大量的技术,我们要同时研究技术出现的内在与外在因素,且研究要多维度多视角多方面,从内史、外史、医学、人文多个层面进行切入。

袁媛副教授从中医是否存在范式这一问题出发,她提出,西方医学得益于基础科学如解剖、生理、病理学,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进而具有了明确的范式,中医因为范式的不太清晰不太明确,或导致中医的传承具有一定的困难。

姜姗博士认为,针灸史的研究不能割裂针灸从业人员对针灸史的研究和历史从业者对针灸史的研究。西方学者对针灸的研究会更加注重其文化层面,国内的学者更多的注重针灸的效用,两者需要更多合作,更多交流。

本次对话,各位专家学者就中医技术史研究的论题、研究的方法、研究需要注意的问题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充分的交流沟通,会后,参会的师生进行合影留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