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下午,由山东中医药大学科研处主办,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与文化研究院、山东省中医药文化示范协同创新中心、中医药文化与中华文明研究中心承办的“海右讲坛”第49期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长清校区图书馆B701举行。本次活动由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与文化研究院陈聪副教授作题为“数字人文视域下中医药古籍多元价值释放”学术讲座。

专家介绍
陈聪,医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医文献与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青年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信息专业委员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中医学分会委员。长期从事中医药文献数据挖掘与利用研究,主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古籍挖掘项目、山东省中医药科技项目、济南市科技型校企创新能力提升工程等项目多项,参与国家科技部项目、山东省社科基金、山东省自然基金等省部级及以上项目10余项。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团队带头人,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团队核心成员,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五五”规划教材《中医文献学》副主编。发表SCI/EI论文10余篇,中文论文10余篇,获软件著作权4项,发明专利1项。

精彩回顾
讲座伊始,陈聪副教授表示中医药古籍知识要“传下去”,更要“用下去”,要搭建“中医药古籍知识服务平台”,以实现古籍知识的重组与活化利用。随后,陈聪从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古籍文本质量参差不齐、语义识别困难、专业语料库缺乏、古籍地域性特征明显等问题进行了阐述,并对如何解决此类问题进行了详细讲解。展示了我院近五年来在中医药古籍数智化领域所做的一系列成果,特别是建设了“中医药古籍知识服务平台”,该平台包括文献检索、文本标注、知识图谱、智能问答、文化传承五大模块,可以实现梳理中医药知识体系、回答中医药知识、展示中医药文化研究成果等功能。
最后,陈聪以自己近一年来搭建“中医药古籍知识服务平台”的经历为例,表示实现科研目标既要有坚定不移的定力,还需要“专家引领”“协同合作”“多维视角”,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以现有的成果、资源为支撑,多交流、多碰撞,“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讲座结束后,陈聪就师生问题进行了耐心解答。陈聪总结指出,数字人文为中医药古籍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开辟了全新赛道,期待未来有更多跨学科的火花在此领域碰撞,共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瑰宝在数字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现场师生纷纷表示,此次讲座收获颇深,让大家进一步了解了什么是数字人文,在中医药古籍的研究学习中获得了新思路、新方法。
全校各学院师生四十余人参加本次讲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