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下午,由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与文化研究院、山东省中医药文化示范协同创新中心、中医药文化与中华文明研究中心主办的“海右讲坛”第45期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长清图书馆B701举行。本次活动邀请北京中医药大学杨东方教授进行“清代整理中医药文献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学术讲座。由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与文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丰聪教授主持。
专家介绍

杨东方,博士,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医史文献学科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古文研究分会主任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伊尹文化分会副会长、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李时珍研究分会副会长。长期从事中医古籍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以及国家古籍整理出版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等省部级以上课题多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结项成果《清代整理中医药文献研究》鉴定等级为优秀,2023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后,又获评北京中医药大学最具影响力学术成果奖。另出版有《晚清散见宫廷医案汇编》《四库全书总目医家类研究》《典籍文化与中医学》《吕留良医论医案集》等著作多部,获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著作奖等奖项,在各类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多篇被转摘或获奖。
精彩回顾
讲座伊始,杨东方教授围绕“清代整理中医药文献研究”课题展开深度剖析。从《古今图书集成》的《医部》《药部》,到《医宗金鉴》《四库全书・医家类》,再到官书局、武昌医馆以及医家、藏书家的整理工作,各部分条缕分析。在研究方法上,杨教授提出重视学术史梳理,挖掘各类资料,关注版本选择以及医籍整理对传播的推动作用。通过对比不同学者对《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出版情况的记载,纠正认知偏差,从档案、书信等资料中挖掘医籍整理背后的故事,分析各机构、人物整理医籍时版本选择的优劣,阐述书局、医馆整理医书如何促进其传播等。另外,杨教授还提到了“书籍史”这一研究角度,从一本书的创作、制作与生产、流通、阅读与接受、收藏与传播等几个环节进行讨论探究。清代中医药文献的整理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其中崇文书局、武昌医馆等对医书的整理刊刻,推动了医籍的广泛传播,杨守敬等医家促进了海外中医药文献的回流,丰富了国内的医学资源。研究这些过程,能为当代中医古籍整理工作提供清人整理的善本,也有助于中医经典教学过程中择善本而从,还能为中医药文化传承与推广提供经验,让中医药文化在现代社会发挥更大价值。
讲座结束后,杨东方教授就师生问题进行了耐心解答。张丰聪常务副院长总结本次讲座,清代中医药文献的整理工作融合了多种新颖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为我们进行古籍文献研究开拓了新思路。
全校各学院师生四十余人参加本次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