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树剑,医学博士,教授,剑桥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访问学者。主持各级科研项目十余项,在《自然科学史研究》《自然辩证法通讯》《中国社会历史评论》《中国针灸》等重要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或译著40余篇(部分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社会科学网转载),出版著作10余部,获学术奖励10余项。兼任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医史分会委员、中国针灸学会文献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医典籍与文化》学术集刊执行主编,《中医杂志》《中国针灸》《中医药文化》等十余种学术期刊编委/审稿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专家。主要研究领域为:针灸学术史、医疗社会史、中医图像史、科学文化传播等。
一、主持科研项目
1.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宋元以来中医知识的演变与现代‘中医’的形成研究”子课题“技艺、器具变革与中医知识的演变与再生”,2018-23;
2.中国科协学科发展专项:针灸学科史研究,2018-20;
3.四川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人体古典解剖与生理术语的意义及其流变研究——以出土文献文物为起点,2019-20;
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中国针灸思想史研究,已完成;
5.江苏省“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项目:针灸技术思想研究,已完成;
6.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针灸经典理论构建之思想内涵研究,已完成;
7.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研究项目:中医文化通识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已完成;
8.中国中医科学院自主课题:非医因素影响针灸理论演变的研究,已完成;
江苏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项目:历代针灸图像的文化解读,已完成。
二、出版著作
1.专著:中国针灸思想史论,社科文献出版社,2020;
2.专著:中华图像文化史·医药卷,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中国摄影出版社(简体中文),待出版;
3.专著:明堂深许,海天出版社,2014;
4.主编:民国针灸学术史研究要论,社科文献出版社,2020;
5.执行主编:中医典籍与文化(第一辑),社科文献出版社,2020;
6.特约主编:医疗社会史研究(第二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
7.副主编:针灸理论新识,人民卫生出版社,2020;
8.副主编:针灸学基本概念术语通典,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9.编委:朱琏与针灸,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第一版,2019第二版;
10.编委:针灸理论解读——基点与视角,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
11.编委:麦粒灸传薪集,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12.编委:针灸关键概念术语考论,人民卫生出版社;
13.编委:针灸医籍选读(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2017;
14.编委:针刀医学基础理论(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
15.编委:针灸图说,青岛出版社,2010;
16.编委:针灸史话,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三、主要论文
1.张树剑:学术调适与妥协中的民国针灸知识转型,中医药文化,2020年第1期;
2.张树剑,赵璟:承淡安教育实践及其意义评述.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3期;
3.张建兰,张树剑(通讯作者):民国译著《最新实习西法针灸》内容及其影响,中国针灸,2019年第10期;
4.张树剑:知识史视域下的中医技术史研究向度,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5期;
5.张树剑:什么是针灸传统:历史与比较的视角,科技导报,2019年第15期;
6.姜姗,张树剑(通讯作者),赵京生:针灸器具沿革及其动因分析与思考,科技导报,2019年第15期;
7.耿飞,张树剑(通讯作者):民国期刊《中国针灸学》钩沉,中国针灸,2019年第6期;
8.张树剑.“干针”对中医针灸的“入侵”与“独立”——兼论针灸概念与理论变革.自然辩证法通讯,2019.6;
9.张树剑. 针刺消毒史:近代以来的曲折遭遇与社会反应.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近代史》(转载),2019年第4期;
10.张建兰,张树剑(通讯作者):小儿霰粒肿案,中国针灸,2019年第4期;
11.张树剑.针刺消毒史:近代以来的曲折遭遇与社会反应.自然科学史研究,2018年第3期;
12.张树剑.对针灸理论史研究的讨论——评张建斌《经络千古裂变——理论演变与临床应用的断代研究》.中国针灸,2019年第1期;
13.张树剑. 新旧之辩——1950年代朱琏“新针灸学”的浮沉.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2017年第18卷;
14.张树剑. 从视觉进入医学史研究的新视野. 收入《大数据时代下的历史研究》,上海世纪出版集团译文出版社,2017;
15.费琳,张树剑(通讯作者).“民国针灸文献全文数据库”的探索与构建. 中国针灸,2017(10);
16.赵璟,张树剑(通讯作者).民国时期针灸教育形式的转型及其特征分析. 医疗社会史研究(辑刊),第二辑,2017;
17.吴章著,张树剑译. 海外针灸流派述要.中华医史杂志,2017(3);
18.刘科辰,张树剑(通讯作者).民国时期汉译日本针灸医籍对我国针灸学的影响.针刺研究,2017(6);
19.赵璟,张树剑(通讯作者).民国时期针灸教材体例及内容特点.中国针灸,2017(9);
20.张树剑. 一次艰辛的学术历险——读评黄龙祥先生《经脉理论还原与重构大纲》(书评),医疗社会史研究(辑刊),第二辑,2017;
21.赵璟,张树剑(通讯作者).民国时期针灸学校述要.中国针灸,2017(04);
22.刘科辰,张树剑(通讯作者).近现代汉译日本针灸医籍述要.中国针灸,2017,(05);
23.王永莉,张树剑(通讯作者). 针刀医学理论回顾及与传统针灸理论之关系初探. 辽宁中医杂志,2017,(04);
24.Zhang Shujian. Medical Scenes in Qing Ming Shang He Tu.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2017(1);
25.张树剑.从文献到学术史——针灸理论研究的立场与路径. 中国针灸,2017. (3);
26.沙林林,张树剑(通讯作者).针灸医案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04);
27.张树剑.《清明上河图》中的医药图像.中国医学人文,2017,(03);
28.张树剑.校以古书——宋代解剖图的立场.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6(9);
29.张树剑,黄龙祥,赵京生,等.对针灸辨证论治的回顾与省思.中国科技史杂志. 2016(1);
30.张树剑,朱琏“新针灸学”与针灸科学之初曦.中国针灸. 2015(11);
31.张建兰,张树剑(通讯作者).民国时期针灸医籍分类与内容特点. 中国针灸.2015(7);
32.张树剑.子午流注针法理论源流探析——兼论金元时期针灸理论之固化.针刺研究. 2015(2);
33.张树剑.近现代针灸科学化实践与转向——以朱琏为中心.中国针灸.2014. 34(10);
34.张树剑.微博时代中医文化传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医学与社会. 2014(1);
35.张树剑.中医文化通识教育与大众传播的探索与思考. 中医药文化. 2014(1);
36.张树剑.阿是取穴法源流论.中国针灸.2013(2);
37.张树剑.从律管候气到针刺候气——一个中医学术语的文化渊源.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2.33(4A);
38.张树剑.早期腧穴形态观念阐微.中国针灸.2011(12);
39.张树剑.承淡安针灸学术思想特点简析.中国针灸.2011.31(11);
40.张树剑.《针灸医籍选》课程设计的思考与应用.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