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10日,山东中医药大学举办“2023年山东省研究生“继往、融新与开放——中医药文化传承与传播”暑期学校”暨“中医医史文献、科学技术史学科2023年优秀大学生暑期学术夏令营”。夏令营(暑期学校)按照山东省研究生科研实践项目实施方案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服务需求、创新引领,面向服务国家和我省重大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严肃工作纪律,严格工作程序,搭建学生学习和交流的平台,推动研究生教育优势资源共享,激发学生创新创造思维;不断增强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切实提高学生科研创新和实践创新能力,营造鼓励科研创新实践的良好氛围,全面提升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
本次夏令营为期2天,实践活动内容主要针对研究生教育发展趋势,选定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科学传播的热点问题进行培训和学术交流,采用“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传播”系列学术讲座,“科学技术史与科学传播”系列学术沙龙,“沉浸式科技与中医”系列主题工作坊等多种形式。来自全国各高校的13名优秀学生通过零距离感受中医文献与文化研究院的底蕴和风貌,激发对中医医史文献与科学技术史学科的兴趣,丰富传统文化知识储备,拓宽学术和科学发展视野,赢取在学院继续学习深造的机会。


开营仪式
中医文献与文化研究院书记刘川主持开营式,院长王振国教授致辞,他首先向来自全国各高校的优秀学生表示热烈欢迎,简要介绍了学院的发展历程及科研水平。他表示,在蕴含文化底蕴的扁鹊故里长清,希望各位同学们不仅能够深入了解中医医史文献和科学技术史的学科知识,也能够深切体会齐鲁中医药文化。副院长宋咏梅、学科教师代表张树剑分别就对中医医史文献和科学技术史的学科建设、培养体系、师资力量等进行了详细介绍,并欢迎在座学生报考。



系列学术讲座与学术沙龙
夏令营期间,营员们积极参加由学院组织开展的一系列专题学术讲座与学术沙龙。学院特聘导师,来自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科学史系的刘兵教授与各位营员们漫谈科学史;王文姮教授、陈战教授、王春燕教授、范磊副教授、孟玺老师分别以中医药文化传播、中医药海外传播、从“治书之学”到“活文献”——漫谈中医文献研究、科学技术史专业报考指南、中医医史文献专业研究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为主题进行了丰富多彩的讲座。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润虎参与了本次学术交流,为同学们提供了很多新的观点与思路。讲座结束后,营员们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疑惑与见解,积极与各位专家、在读研究生进行互动交流。本次学术交流活动进一步加深了营员们的专业认知,增强了专业认同感,开拓了思维与视野。

系列主题工作坊
第二日,营员们参与了学院开展的富有中医药文化特色的主题基地实践活动:在百草园参观学习本草辨识,深刻体会古代神农尝百草的勇敢精神;参观山东省中医药博物馆,了解中医学的学术宗旨、学术基础、学术气质与中医学所蕴含的中庸之道;体验中医古籍修复和砖(篆)刻艺术,领略修复中所承载的历代修复匠人的匠心传承与智慧,以及篆刻艺术中跨越时间与空间的历史厚重感。此外,学生还品尝了学校特色药膳美食,体验传统饮食和中医药食疗文化的色、香、味。
百草园参观学习本草辨识

参观山东省中医药博物馆

参观学习中医古籍修复

参观学习砖(篆)刻艺术

闭营仪式
闭营仪式上,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此次夏令营活动对中医医史文献、科学技术史两门学科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明确了未来科研学习的目标和方向,受益匪浅。我院副院长张丰聪为13位同学颁发“优秀营员”证书。最后,张树剑教授对本次夏令营活动进行总结,祝福同学们学业顺利,期待各位同学未来在我院继续学习深造。我院党总支书记刘川出席闭营仪式。
此次夏令营(暑期学校)为学生打造了优质的实践平台,提供了实践锻炼机会,促进了中医医史文献与科学技术史学科领域学生之间的交流;也为加大中医药文化保护传承和传播推广力度,推动中医药文化贯穿国民教育贡献了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