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中华医藏》首批图书在国家图书馆发布。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饶权,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余艳红出席并讲话,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党组成员秦怀金主持发布活动。我校校长李可建受邀参加活动,中医文献与文化研究院王振国教授与国家图书馆、中国中医科学院代表共同上台接受赠书。


此次发布的《中华医藏·养生卷》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主编、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共遴选收录了《遵生八笺》《养生月览》等为代表的74部养生典籍,在版本选择上力求精善,兼顾学术价值性与艺术代表性,充分展示了中医药养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医药古籍承载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想智慧和生命健康知识,蕴含着丰富而宝贵的原创思维、独特理论和实践经验,是养生保健、防病治病理论与方法的宝藏,更是中医药科技创新和学术进步的源泉。发掘、整理、保护和利用中医药古籍,不仅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也是传承中医药学术精华、促进中医药原始创新的必由路径。《中华医藏》是在“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框架下实施的大型中医药古籍整理保护项目,由文化和旅游部牵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推进,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全国中医行业古籍保护中心)具体实施。2010年,在原文化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指导下,两个中心组织全国专家学者开展了大量调研工作,从1万3千种中医药古籍中遴选古籍元典2289种拟作影印出版,其中少数民族医药古籍224种。2018年,财政部正式将《中华医藏》列入“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立项资助,全国28家单位、34个课题组近千人参与,200余家古籍馆藏机构支持项目实施。做好《中华医藏》编纂出版工作,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中医药工作重要论述的具体行动,也是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意见》的重要举措,对保存中医药文献、传承中医药学术、弘扬中医药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我校作为《中华医藏》项目学术办公室依托单位,负责做好项目的学术支撑和质量控制工作。同时还承担了《中华医藏》“方书”“针灸推拿”两个类目342种古籍影印出版和提要编纂任务。近年来,我校牵头完成了国家公共卫生资金“中医药古籍保护与利用能力建设项目”,出版包括417种中医药古籍的《中国古医籍丛书》,主持制定了我国第一部行业标准《中医古籍整理规范》,承办7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古籍保护与利用技术培训,“中医文献学”入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有关司局,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中国中医科学院相关负责同志,专家代表、各类目负责人、馆藏机构代表等80余人参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