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6-27日,由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办,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与文化研究院承办的“山东省中医经典传承与利用能力提升研讨班”在线上举行。
本次会议共邀请到了王新陆国医大师、姜建国教授、李心机教授、王兴臣教授、张思超教授、鲁明源教授、吴波教授、司廷林教授前来授课。刘更生教授、宋咏梅教授担任本次培训班主持人。
王新陆国医大师以“中医药在疫病防治中的运用”为主题,从古人对疫的认识、温病学说的产生和运用、中医药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的作用等几个方面介绍了中医药在疫病防治中的运用,并提出了自己独特的思考和体会。王新陆国医大师从《说文解字》对“疫”的认识开始,介绍了“疫”字的字形演变、历代医家对于疫的认识和应对。在新冠肺炎疫情中,王新陆大师认为,我们的成功离不开为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各级党委对中央指令的坚决执行,中西医结合的医疗救治体系,人民的空前团结以及白衣战士和广大基层工作人员的努力。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山东也充分发挥了中医药的特色优势,坚持中西医结合,坚持中西药并用,坚持中医药全程、全员、深度参与新冠肺炎防治工作,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医药抗疫,有用、有效、有功。
张思超教授以“《温病条辨》湿热病名方应用”为题,通过讲解《温病条辨》中治疗湿热病的三首名方,强调舌诊在温病诊疗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将湿热证的表现总结为“重、闷、呆、腻、濡、热”六个方面,为临床辨治温热病提供了思路与方法。最后,张思超教授强调,在温热病的治疗中,要尤其重视饮食调养,禁慎“甘脆肥浓”,必须“坚壁清野”,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王兴臣教授则以“经典引导诊断路,特征启迪治病方”为题,从临床诊疗过程中遇见的真实案例为来源,讲解了利用中医经典医籍原文,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脂质沉积性肌病、肝豆状核变性等罕见病的经验。这些内容对于临床中罕见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提供了建设性思路。
姜建国教授的讲座以“半夏泻心汤与乾坤方的继承与创新问题”为主题。在讲座中,姜建国教授对经典名方半夏泻心汤进行重新解构,并在研读经典及多年临床的基础上,提出了半夏泻心汤的创新方——乾坤方。姜建国教授还提出中医的职责是继承与创新,继承的原则在于尊重原意,理解精华,而创新的原则在于保持特色,修正补充。
吴波教授以“从枢机论经方的应用”为题,着重介绍了中医学中有两大枢机:少阳为表里阴阳之枢,脾胃则为升降之枢。吴波教授利用中医经典原文为基础,结合临床病例,旁征博引,认为治疗疾病,需要重视气机的升降出入需要开阖枢协调作用,需要开阖枢各个关键环节上协同作用。其中“枢”居中位,最为关键。
李心机教授为学员们作了题为“回归文本读伤寒,字里行间求真诠”的报告。李心机教授用“喘家,作桂枝汤”不是“喘家作,桂枝汤”;“心烦”不是心烦;脉双弦与脉偏弦举例说明了目前研究伤寒存在的一些误区,强调对《伤寒论》文本的解释,应当从《伤寒论》的文理、医理、事理中找根据。只有通过从仲景书中的字里行间,挖掘仲景的原典本意,让张仲景自己诠解自己,才能真正理解仲景书中的真谛。
鲁明源教授以“《内经》理论临证应用举隅”为题带来了精彩的分享。鲁明源教授以《黄帝内经》原文为例,结合古今医家的临床经验,讲解了色部分候五色法和色部分候全身法,并认为《内经》强调在辨病的基础上进行辨证。还认为《内经》将脏腑与经络辨证有机结合,并止嗽散的配伍机理为例加以说明。最后,鲁明源教授以《内经》五运六气原文,强调了利用五运阴阳分析病机气宜的重要性。
司廷林教授以“经典理论在慢性肾脏病中的应用感悟”为题进行了分享。司廷林教授讲解了慢性肾脏病中西医融合双线五步方案,将中医辨治、中药灌肠、中医外治法等融入到了整个慢性肾脏病的治疗过程中,在慢性肾病治疗的每一个阶段都将不同的中医诊疗方案嵌入其中,且都预后良好。后又讲解了慢性肾脏病的中医辨治思路,指明其病机、病理表现、治疗原则、治疗方法。最后用两个临床病例阐释了如何治疗慢性肾脏病。
最后,宋咏梅副院长对会议进行了总结。并且最后感谢了山东省健康委员会和前来授课的各位专家学者们的大力支持。希望本次培训会能为大家的经典之路添砖加瓦,在各自的经典学习中有所收获和感悟。本次培训会9000余人次观看会议直播,收到了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