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经山东省教育厅遴选推荐,教育部组织专家评审,我院王振国教授担任负责人的中医文献与文化教师团队荣获“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荣誉称号。
本次评选活动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活动的通知》精神和要求,旨在宣传学习黄大年同志心有大爱、忠诚报国的先进事迹,推动黄大年崇高精神实质与高校教师团队建设深度融合,引导广大高校教师和科研工作者以黄大年同志为榜样,心有大我、至诚报国,教书育人、敢为人先,淡泊名利、甘于奉献,为推动高等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此次评选,全国共有201所高校的201个团队入选。
中医文献与文化教师团队简介
中医文献与文化教师团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党建引领,传承奠基人全国优秀教师徐国仟先生、国医大师张灿玾、国医大师张志远先生精神风范,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立教,不断提高全体教师的思想道德建设和业务水平,形成了一支理想信念坚定,守得住初心、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深耕中医药典籍与文化传承创新的教师团队。2019年团队所在党支部入选“教育部新时代高校党建样板党支部”。
1.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培养德才兼备专业人才
团队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以文化人”教育理念,将思政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做到思政教育和专业课的“双融”,推动中医药文化进课堂、中医药文献研究成果进教材,《中医文献学概论》成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团队共建有省级一流课程4门,主编全国规划教材《中外医学史》等4部;指导学生参加创业计划竞赛、“挑战杯”科技创新作品大赛取得佳绩。培养的研究生获得中国创业创新新闻人物、全国自强模范、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山东省“优秀学生干部”、山东省“优秀毕业生”等称号。十八大以来,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团队负责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王振国教授,三十多年如一日,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投身中医药教育事业,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山东省教学名师”等称号;团队骨干刘更生教授坚持“学生的事都是大事儿”,以中医药文化感染学生,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山东省教学名师”“山东省高校十大师德标兵”“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获得者,被学生誉为“最美男神”。
2.博极医源,传承精华,中医典籍研究成为行业龙头
团队在老一代专家的引领下,潜心古籍整理研究,主持制定了我国第一部指导中医药古籍整理的行业标准《中医古籍整理规范》。牵头全国九家单位,2018年完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投入最大的中医古籍整理传承工程,2019年作为学术办公室承担《中华医藏》编撰项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一项系统复兴中医药文化的重大基础性学术建设工程,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过问项目进展。学院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古籍保护与利用能力建设项目办公室、《中华医藏》编纂项目学术办公室、中医药古籍文献传承专项管理办公室、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等机构的依托单位,为全国培养中医药古籍保护与利用高层次人才近千人。
3.精勤不倦,守正创新,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团队围绕中医药文化创新性发展与创造性转化这个核心主题,密切结合我国经济文化建设的迫切需求和新时期的发展需要,积极探索协同攻关新模式,不断促进多学科的深度融合与纵横发展,2011年牵头完成了省属院校首个973项目“中药药性理论相关基础问题研究”;2017年获批山东省中医药文化协同创新中心,2020年成为示范协同创新中心;2017年协同山东沃华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获得国家重点研发项目“丹参深度开发、产业升级关键技术研究和科技示范”。上述研究立足传统,守正创新,从“案头”到“地头”,从“文化”到“产业”,盘活了中医药文化资源,在中药产业升级、精准扶贫及地区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良好作用,研究思路与模式成为中医药文化资源双创的典范。2019年“基于中医原创思维的中药药性理论创新与应用”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4.立足前沿,砥砺前行,构筑一流学科平台
团队始终坚持以思想政治建设为统领,立足学科前沿,以国家中医药战略研究和重大疾病防治需求为目标,以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医医史文献学为核心,以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泰山学者”攀登计划专家工作室为抓手,不断培养团队骨干力量,加强与一流院校、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建成了一支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职称结构合理的教师团队,现已成为具有重大影响的学术高地、区域创新发展的引领阵地和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的国际化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