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第七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9月27日在曲阜开幕,论坛首次设立了“尼山世界中医药论坛”。中外中医药专家学者齐聚一堂,探讨“中医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话题,倡导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在此期间,山东中医药大学副校长王振国教授接受了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的采访。王振国讲到,在中医学的形成过程中,早期受道家诸如黄老之学等思想的影响较多。《黄帝内经》作为中医学的经典著作,同时也是黄老之学的代表作。它代表了以黄帝学派为主体的核心思想,其形成年代与诸子百家同为春秋战国时期。在此期间,中医学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营养,并形成了自己的指导思想。唐宋以后,随着儒家思想成为主流,其原则、理念都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塑发挥了重要作用。所谓“医为仁术”,即是受儒家“仁者爱人”观念影响的具体体现。孔子曾言“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也是中医学的核心理念。不同于西方医学以对抗为主的指导理念,中医治疗讲求平衡、协调、和谐。
谈到当前社会对于中医的误解和刻板印象,王振国指出,中医孕育在传统文化的土壤里,与西医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思想体系。以新冠疫情为例,西医强调抗病毒,一旦无药可施,便一筹莫展。而中医则强调运用包括自然在内的各种办法来调节人体自身免疫力,以此改善病毒生存环境,通过这种方式来治疗疫病。在抗击疫情过程中产生的“三药”“三方”,都是中西医结合的重要成果,也是中国抗疫成功的医学保障。
对于中医药的海外传播情况,王振国认为,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虽然中国方面采取了积极主动的措施来推广传播抗疫的经验,但由于部分国家相关法律的障碍,导致中医治法无法及时应用。因此,通过立法来推广中医学及其教育,是中医学走向世界的重要保障。另外,由于不同文化层面看待问题的视角不同,互融互通存在困难,部分现代医学专家对于中医传统理论存在理解偏差。尽管中医学始终保持敞开胸怀、走向世界的开放态度,但是其中所包含的标准问题、法律问题也不容忽视。只有改善这些问题,中医乃至中国传统文化才能更好地走向世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说明白、讲清楚中医药的疗效”,即是用其他文化能够通晓的语言、方法来诠释中医。这也是此次尼山世界文明论坛首次设立中医药分论坛的初心所在,借用平台的力量,更好地推广中医文化,也是中医学走向世界的重要环节。
(张诗敏 时洪运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