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黄帝内经》内容篆刻于红砖,拓于纸张,集以日历,一款独特的台历呈现在人们眼前。“砖刻”与中医文化的结合使普通台历内涵升华。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与文化研究院教授刘更生用独特的“砖刻”形式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与文化研究院教授刘更生用“砖刻”形式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杨飞 摄

刘更生展示自己的“砖刻”作品。杨飞 摄
3月13日,记者在山东中医药大学见到了正在“砖刻”的刘更生。此时,他正在红砖上,用隶书书写医圣张仲景的名字。伴随着篆刻声,刘更生很快将三个字篆刻完成。
刘更生从中学时就喜欢篆刻,刻砖则开始于2010年。当时,山东中医药大学要拆掉一座楼,在那里工作了30多年的刘更生心生不舍,便留下几块砖作纪念。后尝试在砖上篆刻,发现其有独特的呈现风格,便一发不可收拾。“这些年我刻了200到300块砖。”

刘更生正在进行创作。杨飞 摄
篆刻不是刘更生的主业,他一直致力于中医文献研究及中医文化研究,刘更生认为新冠肺炎疫情使更多民众了解到中医的魅力所在。现在是中医文化传播的好时机。刘更生说:“我之所以用‘砖刻’的形式传播中医文化,是想让更多人了解中医,相信中医。”

刘更生希望丰富人们了解中医文化的途径和方式。杨飞 摄
“利用‘砖刻’这种新颖的形式展现中医文化,能让更多人感受中医的魅力与活力。”刘更生说,而且从外观上来说,红颜色符合中国人的审美,它也是民众喜闻乐见的形式。
在刘更生办公室的橱柜上,除了摆放着刻有“中医”“封髓丹”等内容的“砖刻”作品外,还挂着写有“白芍”“桑叶”等字样的“砖拓”作品。他说,在每次完成篆刻后,他都会对作品进行拓印,并根据拓印的效果对“砖刻”作品进行修改,力争将每件作品做到完美。

刘更生正在篆刻中国古代医圣张仲景的名字。杨飞 摄
“让更多人了解中医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国粹。”刘更生希望继续加强自身对中医文化的理解,提升篆刻技艺,利用多元的表现形式,将更多有趣、有意义的中医知识展现在大众面前,丰富人们了解中医文化的途径和方式。
(转自“学习强国”,原载中国新闻网2021-03-13,原标题“山东高校教授‘砖刻’《黄帝内经》 ‘拓’出中医文化传播之路”,作者:孙宏瑗)原文路径:http://www.chinanews.com/cul/2021/03-13/943138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