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下午,“海右讲坛”第三期在我校长清校区举行,来自东华大学人文学院的袁媛副教授带来了“历史的辉格解释与医学史的书写——从陈邦贤《中国医学史》谈起”的学术报告,中医文献与文化研究院张树剑教授主持。

袁媛从“历史的辉格解释”谈起,介绍了“辉格史概念”的提出,认为历史的辉格解释问题是科学编史学的核心问题之一。


报告主要对陈邦贤《中国医学史》1919、1937及1957的三个版本进行了对比,介绍了在不同历史时期同一作者对中国医学史的解读的异同,从而探讨历史的辉格解释问题在医学史领域的相关理论和实践问题。历史学家不应强调和夸大过去和今日(一个时代与另一个时代)的相似性,相反,他的主要目标应是去发现和阐明过去与今日的不相同性,并以这种方式扮演一个在我们和其他各代人之间的中介者,并以“巫与医的关系认识只流变”为例进行论证。



袁媛副教授为英国剑桥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访问学者,于上海交通大学科技史专业获博士学位,主要从事中国近代医学史研究。主持并完成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出版专著《近代生理学在中国(1851-1926)》,译著多部;在《自然科学史研究》《自然辩证法通讯》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多篇;为中国科技史学会医学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国际医学史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History of Medicine, ISHM)会员,国际东亚科学技术与医学史学会(ISHEASTM)会员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