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30日下午,由中医文献与文化研究院主办的海右讲坛第九期,在长清校区图书馆B902举行。


本次讲座由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特聘教授、东亚环境史学会主席刘士永教授,作了题为“溯源当代东亚国际卫生”的学术报告,由中医文献与文化研究院张树剑教授主持。参加本次讲座的有中医文献与文化研究院师生共十余人。


刘教授首先从国际卫生(international health)的概念入手,提出东亚殖民医学的特殊性。继而指出,二战以前东亚国际卫生以远东热带医学会(FEATM)、洛氏基金会(RF)、国联卫生组织(LNHO)为要角,并简要介绍了它们的发展经过。以美式医学在中国的发展为例,1940年以前的西式医疗集中于城市与东南沿海地区,1938年国府后撤西南,西南边区得以接触到先进的医疗,医疗现代化就此得以推进,而抗战时期,西南边区因抗战成了美式医学的实践场。战后东亚卫生出现新的困局,因战事中断的防疫架构或医疗发展亟待恢复。冷战时期,东亚医疗与防疫在世卫组织西太平洋办公室与美国政策下建构并发展,形成新的秩序。刘教授以国际战争为线索,溯源了二站前、二战中、二战后(冷战期间)东亚国际卫生的源流发展。以美国对东亚医学的政策态度为重点,全方位、多学科地与大家进行了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