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古籍保护与利用工作座谈会
暨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出版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

发布会现场
2月10日,中医药古籍保护与利用工作座谈会暨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出版发布会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召开,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会议对“中医药古籍保护与利用能力建设项目”进行了阶段性总结,并讨论谋划了下一阶段中医药古籍保护与利用工作的重点方向。王国强肯定了项目的阶段性成果。他强调,要全面总结既往中医药古籍保护与利用的成果和经验,查找不足;更要科学调研,系统规划,着力构建中医药古籍保护利用与传承创新平台。
王国强指出,一是坚持顶层设计。由政府主导开展古籍文献工作,有利于全盘统筹古籍资源、有利于统揽全国古籍保护与整理研究各方面的专家,有利于打破古籍藏与用的障碍,形成合力。在后续工作中应进一步加强中医药古籍保护与利用工作的顶层设计,要站在国家层面,对中医药古籍保护与利用工作做总体谋划和机制设计,突出战略性和前瞻性。二是坚持遵循规律。中医药古籍保护与利用是一个多学科参与的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要充分尊重中医文献学、历史学、古籍版本学、文物保护等领域的专业素养,遵循其发展规律,按照规律去开展各项具体工作,不能心浮气躁、急于求成,更不能违背规律、草率决策。 三是坚持融入大局。中医药古籍保护与利用工作既是一项专业领域的研究工作,也是一项事关中医药全局的基础性建设工作。要以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的出版发布为契机,加大对此项工作的宣传,吸引汇聚更多关心支持中医药发展事业的力量;要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思想贯彻始终,让中医药古籍相关工作成效与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以及对外合作与交流紧密相关。要统筹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更要协调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真正让古老的中医药典籍在新形势下焕发出崭新的魅力。
会议同时发布“中医药古籍保护与利用能力建设项目”第一批研究成果,隆重推出“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

“中医药古籍保护与利用能力建设”项目是2010年由国家财政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设立的公共卫生项目。该项目由我校和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等9家大学和科研院所的中医文献研究机构承担,马继兴、张灿玾、李经纬和余瀛鳌等21位资深专家指导。项目办公室设于我校。

该项目是1949年以来,继1982~1986年两批重点中医古籍整理之后,又一次由政府主导的大规模古籍整理工作。项目自2010年开展以来,已校注整理从唐至清中医药各门类重要中医药古籍420种,绝大多数古籍为第一次校注出版。首批出版100种,后续300余种古籍已通过专家组审定,进入出版流程,预计2015年内推出。

项目办公室主任、我校王振国教授介绍了项目进展情况,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王国辰社长介绍了“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出版情况。座谈会上,全国古籍保护与整理专家们积极献言献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王志勇表示,将整理吸纳专家们的建议,纳入中医药“十三五”规划编制中,并争取创办一个中医药典籍与文化杂志,加强古籍宣传工作。
会议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司长曹洪欣主持。我校张成博副校长出席了会议。








媒体和网络报道
|
山东中医药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中医文献研究所 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