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跟踪中医文献研究学术动态,拓展学术视野,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中医文献与文化研究院开设“名士课堂”,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为研究生开展《中医文献学研究进展》的专题教学。
2019年11月11日-13日,“名士课堂”第2期邀请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文献信息研究所名誉所长焦振廉研究员,进行了为期三天的授课。
焦振廉,男,62岁,中共党员,研究员(二级岗位),现任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文献信息研究所名誉所长,从事中医文献及医学史研究工作30余年,先后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十余项,发表专业论文9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及中医药古籍整理20余种,先后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4项。发表文学类作品20余篇。获陕西省重点领域顶尖人才称号,入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
11日上午,焦振廉以“校勘的意义及实践”为题,为大家详细讲解了校勘的概念、发生、原则、内容等校勘的基本知识,并运用实例讲解了对校、本校、他校、理校四种校勘的方法和校勘的意义。最后,他提醒我们:字不可轻改。
12日下午,焦振廉以“从《儒门事亲》入手”为题,先从作者、版本、文献记载等角度介绍了《儒门事亲》一书,又举例介绍了书中订、说、式、辨、记、解、说、笺、诠、状、法、断、疏、论、述、衍、诀17种文体。他认为,从书中言论可看出,张从正是一位委屈、尖锐、自负、倔强之人,似有一种“当今天下,舍我其谁”的感觉,甚至怀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至情至性。最后,焦振廉介绍了自己校订此书之缘,并讲解了校订此书过程中的一些校勘实例。
13日上午,焦振廉以“关于‘中医古典文献学’的思考”为题,从发生学、源流学、形质学、分类学、体类学、整理学、辑佚学、辨伪学、利用学等多个角度,详细讲解了中医古典文献学。以《红楼梦》《诗经》《聊斋志异》《史记》中的原文为例,说明“文”与“言”的区别,并指出,“中医古典文献学”的研究对象是“中医古典文献”,其总体应属“书面语”,即属于“文”的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