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1至3日,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医史文献分会、贵州中医药大学共同承办的“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十一次医史文献分会”在贵阳隆重召开。
8月1日晚,召开了预备会议。会议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主任委员、山东中医药大学副校长王振国主持,会议通报了筹备事宜,总结了医史文献分会一年来的工作,讨论了下一年度相关计划。
8月2日上午大会正式开幕。山东省政协原副主席、山东中医药大学原校长、中华中医院学会理事会副会长王新陆,贵州中医药大学校长刘兴德,中医医史文献分会主任委员、山东中医药大学副校长王振国,李时珍研究分会主任委员、河北中医学院党委副书记、河北省中医院院长孙士江,医史文献分会副主任委员、广西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戴铭,贵州省中医药学会秘书长、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院长肖政华,医史文献分会副主任委员、南京中医药大学文献研究所所长陈仁寿,医史文献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中医药大学科技人文研究院副院长陈丽云,医史文献分会副主任委员、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刘更生,医史文献分会副主任委员、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李剑,医史文献分会秘书长、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与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宋咏梅等领导专家出席开幕式。
大会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秘书长宋咏梅主持。
会上,山东省政协原副主席、山东中医药大学原校长、中华中医院学会理事会副会长王新陆作了题为“中华传统文化与中医”的专题报告。报告从中医文化内涵讲到现代中医发展,以“传承、融合、创新”为主线,围绕中医医史文献关乎“中医命脉”的学术定位和历史使命,强调中医药学是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相结合的产物。
中医医史文献分会主任委员、山东中医药大学副校长王振国代表医史文献分会发言,并作了题为“中医药古籍保护与利用”的专题报告。介绍了近十年来,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中医医史文献各位同仁的共同努力下,中医医史文献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并为中医医史文献队伍培养了大批人才。
贵州中医药大学教授戴永生、河北中医学院党委副书记孙士江分别作了题为“《素问·咳论篇》对中医咳嗽病诊治的意义”“古丝绸之路对中医药传播与发展的影响”的专题发言。
下午以专家交流研讨为主。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陈仁寿、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陈丽云、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臧守虎、安徽中医药大学教授王鹏、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胡真、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周云逸、天津中医药大学赵健、广州中医药大学肖雄等专家学者,围绕中医学术流派与跨文化传播、医籍文献整理研究的述要与方法等内容进行了大会学术交流。
会议对于加强国内中医医史文献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拓展中医医史文献研究人员的学术视野,促进医史文献研究、文化研究、学术流派研究、学术传承与创新研究等工作的开展,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